top of page

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第一届国际会议议程中文版(2025关西国际大学·神户)

相关阅读




ree

【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


第一届国际会议


议程中文版


2025关西国际大学·神户


10月3日-5日,现场+线上


Co-organizer: Global Network for Chinese Law, Society and History (affiliated network of the global scholarly platform "Global Studies Forum")


【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IALIS)第一届国际会议自征稿以来,得到了学界同仁的热烈响应与鼎力支持。本次大会共有七十余位与会发表者与共同作者,来自四十余所全球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分布于中国(含港澳台)、日本、美国、英国等地,涵盖法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


与会者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University of Sussex、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佛罗里达大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关西国际大学、筑波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立命馆大学、明治大学、志学馆大学、延世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RUDN),也包括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大学(台北)、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扬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大会既汇聚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学者,又囊括来自不同地区与多元背景的研究者,呈现广泛覆盖与多样视野。


议题横跨法律与人工智能、宪法与主权、司法与治理、性别与社会、跨文化法律史等前沿领域,充分彰显本次会议的国际化、多元化与学科交叉特色。


超越疆界,超越学科:21世纪的法与交叉学科研究


议程中文版


(所有时间为东京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


所有场次的线上,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该线上会议室将连续三日,使用同样的会议号与密码:会议号:355-1466-2885;密码:589557


【简略议程】


10月3日(周五):闪电论坛 (线上)

10月4日 (周六):现场(关西国际大学+线上)(10:00-23:00)


主旨演讲1 伍跃(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前近代中国的“专制国家”问题

主旨演讲2 片冈大右(日本知名评论家):現代日本における「立憲」と「民主」

论文小组 1-7  现场+线上


10月5日 (周日):线上 (9:00-15:30; 21:30-22:45)

 【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之子网络【海外中国法研究青年网络】(Overseas Network for Emerging Scholars in Chinese Law, ONE-SCL) 特别圆桌(职业圆桌系列活动)在海外研究中国法:困境和未来

主旨演讲3(线上)陈惠馨(政治大学法学院第一位女性院长):Ai对于学术研究的帮助及其限制-以法制史研究为例

论文小组 8-12 线上


【详细议程】

10月3日(周五):闪电论坛 (线上)


主持人:

陈丹丹 (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发起人,本次会议召集人)        

裴    奕    (大阪大学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博士生)

于红运 (莱斯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之子网络【海外中国法研究青年网络】共同召集人)


评议人:

郭 婧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于红运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法律科学硕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律博士)      

 

 19:00–20:20 研究生闪电论坛(姓氏为序) (北京时间 18:00-19:20)


- 蔡兰(贵州大学法学院23级硕士研究生,国际法学专业):《NFT与关联资产:技术创新下的法律挑战与规范路径》

- 李佳睿(中国矿业大学法学硕士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

- 梁思陶(黑龙江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算法治理中的源代码规制:问题解构与路径探索》

- 刘宜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专业学术硕士):《“酷刑”是一种巨大进步吗》

- 任赖锬(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国际投资协定例外条款之于人工智能的规制:非法扩张与现实应对》

-邵晋涵(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强制再分配的二重机制:人造交易成本与支配下的服从;----------- 邵一龙(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婚姻自主权的历史生成与运行模式:传统与现代的互动*》

- 余琛(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资本逻辑与法的历史限度——基于政治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考察》

张峰浩(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法治文化专业硕士):从事迹到型世:明代孝子复仇案中的情理法表达——以《型世言》第二回为中心的考察


20:20–21:20 本科生闪电论坛(姓氏为序)

- 陈晟(华东政法大学)、陈祺浩(西南政法大学)、邵晋涵(华东政法大学)

- 强源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济学专业本科生):《A Theory-informed Case Study——Was R v R (1991) Really a Prom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 李佳琪(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学本科生):《刑事侦查中的人脸识别技术:数字时代的宪法反思》

- 王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商法专业本科生):《算法透明度与商业利益的平衡困境——以社交媒体平台推荐算法为例的法经济学分析》

- 郑一一(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张智涵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本科生):《数字社会中法律与传媒的跨学科对话:以人工智能伦理为例(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between Law and Media in the Digital Society: A Case Stud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hics)》


10月4日(周六):现场+线上(10:00–18:00)


10:00–10:25  合影、会前准备


10:30–10:40  开场致辞 

发言人:陈丹丹 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发起人,本次会议召集人

              刘    争 关西国际大学副教授,本次会议召集人


 10:40–11:25 主旨演讲1 

演讲人:伍跃(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前近代中国的“专制国家”问题》


 11:30–12:15 主旨演讲2

演讲人:片冈大右(日本知名评论家):《現代日本における「立憲」と「民主」》


12:20–13:45 Panel 1(含午餐):朝贡·主权·外交、战争与例外状态

小组主席:刘争;以下为发言人:

- 远藤总史(志学馆大学讲师):《法律、行政与朝贡文书:宋代的外交与对外关系》

- 黄如青(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讲师):《The Conflicts and Decolonial Critique Between Tributary Sovereignty and Imperial Suzerainty : A Case Study of 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lating Sikkim and Tibet》(《贡赋主权与帝国宗主权之间的冲突与去殖民批判:以大不列颠与中国关于锡金和西藏的协定为例》)(线上参与)

- 陈丹丹(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战争与例外状态》

- 陶赋雯(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后记忆视域下战争的法理与情感》


13:50–15:05 Law &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Roundtable 1

参与者:全体现场与会者+线上与会者

主持人:陈丹丹、刘争


15:10–16:25 Panel 2:社会及其例外状态:宪法、个人与大众

小组主席:陈丹丹;评议人:松平徳仁 神奈川大学 教授;以下为发言人

- 刘争(关西国际大学副教授):《「個人」に関する法的・学際的視点: 西田幾多郎と鶴見俊輔の哲学における「個人」》(《处理"个人"问题的法律和跨学科视角:西田几多郎和鹤见俊辅的哲学中的“个人”》,英文标题:Leg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The Individual in the Thought of Kitaro Nishida and Shunsuke Tsurumi)

- 郭颖(广岛大学博士,厦门大学副教授):《自由民权与宪法:从五日市宪法到色川大吉的宪法观》

- 朱然(京都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人为什么要守法》(中英日三语发言)

- 方海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美日“淫秽”法律规制的跨文化演进——宗教伦理、社会文化与宪法平衡》(日语发言, 线上发言)

- 潘敬莹(京都大学法学研究科博士生):《例外状态视角下的社交媒体法》


 16:30–17:45 Panel 3(含晚餐):地方、性别与文化话语:法律人类与社会学的多重视角

小组主席:郭颖;以下为发言人

- 周筱:《Constructing Consent, Rebuilding Paternalism: The Paradox of Japan’s “Romeo and Juliet Law”》(日语或英语发言)

- 丁紫燕:《翻译的法治”:节庆旅游发展中的新乡贤治理与法治实践 ——以云南省苦聪人畲葩节为例

- 李思航:《传统婚俗的社会逻辑与制度变迁——关于福建莆田童养媳问题的法律人类学的考察》

- 曹旭东:《基于言语文化建构与消费反思后殖民主义思想下的持续比较与批判的“保护”:以中国云南省摩梭人的“走婚”一词为中心》

- 陈奕吉:《法官群体“她”现象:司法审判中的性别凝视—基于浙江省N市基层法院的考察》


 17:45–17:50 会议总结  陈丹丹、刘争


17:50-19:00 休息


19:00–20:00 Panel 4(线上,北京时间18:00–19:00):法与帝国主义:殖民语境下的移植、统治与制裁

小组主席、评议人:陈言 (首都师大外国语学院教授)

以下为发言人

- 石天航:《伪满洲国农村宣抚体制与法治建构研究

- 杨淼杰:《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伪满法律文本的跨语系移植、杂糅及其司法实践影响——形态学及语用学视角文本分析》

- 周泓佑(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法博士生):《国际投资仲裁中帝国主义与经济制裁:历史溯源及价值审视》


 20:05–21:20 Panel 5(线上,北京时间19:05–20:20;伦敦时间12:05–13:20):司法、犯罪与治理

- 关莹莹(深圳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商业代孕中介行为的刑法规制论证——以新罪名设立的必要性为中心》

- Jiajia Yang(浙江大学):《Judicial Technologism in the Chines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Enhancing or Undermining Accessibility for Litigation Participants?》(《中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司法技术主义:提升还是削弱了诉讼参与者的可及性?》)

- Ruizhi Li & Seyi Ugochukwu(University of Sussex):《On the Transplantation of Extraterritorial Criminal Law in China and Its Impact on the Concept of Crime: 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李睿智、塞伊·乌戈丘库:论中国对域外刑法的移植及其对犯罪概念的影响:一个后殖民视角》)

- Xiaochen Jin:《The Stevensian Antitrust Mind: Deconstructing his Jurisprudence and Assessing its Legacy》

- 张海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报道标题中的焦点人物分析——以“邯郸初中生杀人埋尸案”媒体报道为例》


 21:25–22:40 Panel 6(线上,北京时间20:25-21:40):国际视野下的仲裁与劳动法

- 郭镇源(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学院)助理教授):《国际公共产品视域下反跨境腐败法律的域外适用》

- Du Hangyu(Yonsei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public of Korea):《跨境电商背景下的中韩跨境支付纠纷与制度应对》

- Meng Gaozheng(the Law Institute of RUDN University):《On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of Food Delivery Riders in the Platform Economy》

- 李雪松(明治大学法と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前期课程、明治大学法学部民事法学助教):《中国劳动争议案件时间序列结构:民事诉讼曲线理论影响机制的再修正(1995-2023)》

- 杨皓媛(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产业法律硕士生):《数字时代劳动者离线权的证成与制度构建》


 22:45–24:00 Panel 7(线上,伦敦时间14:45–16:00;北京时间21:45–23:00):法律、社会与司法实践:当代中国的制度、性别与话语

- Xuannan Yang(牛津大学):《Authority, and Unification: A Comparative Socio-Legal Study of China’s Guiding Cases System》(《权威与统一:中国指导性案例制度的社会法学比较研究》)

- 黄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性别研究理学硕士):《中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阻力的法社会学分析——基于87个实证案例的研究》(英文标题:Obstacles to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in China: A Socio-Legal Analysis Based on 87 Empirical Case Studies)

- 倪程(香港中文大学):《Legal Pluralism and Gendered Mobility: Mainland Chinese Sex Workers in Hong Kong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法律多元與性別流動: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大陸籍性工作者

- 李姗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医学教育)专业):《行政合同与社会契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违约责任的法理学分析》

- 闫重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高校“法学+”跨学科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初探》


10月5日(周日):线上会议


 09:00–10:15 (纽约时间20:00–21:15;北京时间08:00–09:15)


 【法与交叉学科国际学会】之子网络【海外中国法研究青年网络】(Overseas Network for Emerging Scholars in Chinese Law, ONE-SCL) 特别圆桌(职业圆桌系列活动):在海外研究中国法:困境和未来


10:15–11:00 主旨演讲3(线上)

演讲人:陈惠馨(政治大学法学院第一位女性院长):《Ai對於學術研究的幫助及其限制-以法制史研究為例》


 11:05–12:20 Panel 8(线上):全球与在地的法:国际参与、社群自治与权利诉求

- 孙怀亮(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代教会法的管辖范围及其法理基础:以二法体系为背景的分析》

- 曹文姣(外交学院国际法系讲师):《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Advisory Proceedings in International Judicial Bodies (1922–2025)》

- Yiying Jiang(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LGBTQ Impact Litigations in China》

- 郝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受压迫社群的司法自治与权益维护——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华裔社区》

-岳艺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仇者还是报复者?基于语料库的他者建构被告身份态度分析 Yue Yifan Revenger or Avenger? A Corpus-based Attitude Analysis of Other-Constructed Defendant's Identity in China


12:25–13:40 Panel 9(线上):跨界叙事与法律史的多重面向:家内秩序、司法改革与人民法权

小组主席、评议人:陈惠馨(政治大学第一位女性院长);以下为发言人

- 董衡(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家内诬奸以求离:《元史·刑法志》“男妇虚执翁奸”条的生成与家内秩序法律化》

- 徐宁(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水木学者博士后):《如何讲好一个法律故事——从乾隆“自诬乱伦”案说起》

- 陈重方(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候选人):《司法改革運動(1952-1953)的起源與轉折-以幹部「問題」為核心的觀察》

- 熊庆元(扬州大学副教授):《“我还要走这条路”: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中的人民法权问题——从法官老冯之死说起》


 13:45–16:00 Panel 10-11(线上):数字时代与数字治理

小组主席:李丽辉;协助主持:裴奕

- 李丽辉(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教授):《数字时代民间文学艺术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版权保护问题》

- Tianxiang Mai & Cheng Xu:《The Empirical Frontiers of AI and Law: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 Methods》(《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实证前沿:社会科学实验方法的应用与展望》)

- Li Xiaozhe(Ph.D. candidate in Internet Information at th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Governed by the Black Box: How Platform Algorithms Become the Unwritten Law for Gig Workers》

-李昕梦 (Li Xinmeng)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法博士生 (( Ph.D. candidate in IP Law,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合理使用、公平获取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美比较研究 (Fair Use, Fair Access, and Generative AI: A U.S.–China Comparison》

- Zuliang Ren(PhD Candidate,Zhejiang University Law School):《Reconfiguring IP 3.0 Reform under Datafied Knowledge Production》任祖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 Gong Jingxi & Zeng Cheng(澳门大学):《The Duet of Global Data Governance cooperation: Synergistic Pathways Between EU data governance practice and the UN Multilateral Framework》

- ZHAO Bing(济南市淮阴区人民法院,Huaiyin District People's Court, Jinan City):《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in the Digital Age: The Legal Implications and Ethical Controversi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数字时代的传统法律文化:人工智能的法律意涵与伦理争议》)

- Xinzhe Xu(北京大学教育法与政策硕士研究生,英文发言):《Law in the Digital A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1:30–22:45 Panel 12(线上):政治哲学与法律理论的对话:人格、主权、财产权与意识形态

小组主席:于红运(浙大法学院博士候选人/莱斯大学博士生);以下为发言人:

- Yukai WENG(北京大学):《Personhood at Birth: Constitutional Doctrin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and the Future of Reproductive Freedom》(《出生即人格:宪法学说、哲学基础与生育自由的未来》)

- 胡传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法律史专业):《古代宪法与主权理论的非历史性悖论与历史性妥协》

- 韩震(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博士):《Orientalism and John Locke’s "China Note"》

- 孙文欣(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德国观念论法哲学视域下财产权思想的建构与变迁》

- 杨恺元(澳门大学法学院宪法、基本法与行政法专业研究生):《意识形态如何塑造守法心理——兼论“法与意识形态”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向度》


评议人:赵宇飞(波士顿学院博士候选人,【政治哲学研究】主理人)

留言


加入我们的邮件列表

感谢提交!

© 2033 版权所有 lawandinterdisciplinarystudies.com

bottom of page